
今日,我们 “职引边疆·语润乡村”实践小队带着知识与期盼,走进了墨玉县第五中学和京玉中学的课堂。窗外是巍峨昆仑的苍茫轮廓,窗内是一双双渴望知识、憧憬未来的明亮眼眸—墨玉县的高中生们。我们的任务:点燃高考征途上的星火,传递经验,加油打气!


站上讲台,面对这群即将奔赴人生重要考场的学子,我深知,分享的不仅是方法,更是信念。我以高考语文作文为引,分享了“破题”之道:“同学们,面对'梦的赠予'这样的题目,我们如何以“织梦为锦,赠尔华裳’的气魄去书写?关键在于'多读多看多写”的积淀。”我看到了台下专注的眼神,也看到了对“写什么”的些许迷茫。

于是,我亮出了“法宝”:“素材不在多,而在'活!”我以袁隆平爷爷为例:“一粒种子,可以讲述‘禾下乘凉梦'的家国情怀,也能诠释科研路上'十年磨一剑’的坚韧。就像我们脚下的和田土地,既能生长甘甜的瓜果,也能孕育坚韧的胡杨!”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比喻,引来了会心的微笑和点头。我鼓励大家善用《典籍里的中国》、《感动中国》等资源,将时代脉搏与个人思考相融,让素材在笔下“一材多用”,焕发多重光彩。

分享结束前,我将最深的祝福送给他们:“同学们,你们此刻的每一份努力,都像昆仑山巅融化的雪水,终将汇成滋养绿洲的河流。高考路上,请相信'步步耕耘’的力量。当你们在考场上提笔的那一刻,愿过往积累的知识、磨砺的意志,都化作笔下璀璨星辰。请从容落笔,字字生辉,你们必将在这片孕育奇迹的土地上,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