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彩网址导航


【实践日记:王一楠】墨玉行记——心之所向,情之所系

2025年07月31日 18:48  浏览次数:[]

初抵新疆和田墨玉县,最深刻的感受莫过于此地浓厚的人情味。

抵达首日,我们便走进了墨玉县第五中学等校园。迎接我们的,是一双双清澈而充满渴望的眼睛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向往,以及对远道而来“哥哥姐姐”们无声的欢迎。我为高三学子们分享了高中时期数学和文综的学习方法。分享结束,许多学生围拢过来,起初带着些许羞涩,但眼中求知的光芒却无法掩饰。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方法,更对走出墨玉、走出新疆的未来充满好奇。一位女孩鼓起勇气加了我的联系方式,轻声说:“姐姐,以后能常聊天吗?你讲得真好!”这份热情让我意外且感动,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与交流环节的踊跃,让我触摸到了人性中最淳朴善良的底色。后来得知,这些孩子都是自愿报名,甚至牺牲了假期,早早从家中赶来,坐满了报告厅——这份主动与珍视,深深触动了我。

行程的第四、五天,我们回归了以往的支教模式,而面对的是年龄跨度更大的一群孩子,从小学低年级到初高中都有。第一天下午,我旁听了书法国学课和英语课。孩子们对书法充满新奇,不少人是第一次使用毛笔。我坐在一个维吾尔族男孩身边,问他名字,他流利地说出一串维语。看我努力记忆却显茫然,他说:“姐姐,我给你写中文吧!”他认真地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:阿卜杜热合木。我一时只记得阿卜杜,他便一遍遍认真地重复:“阿卜杜热合木、阿卜杜热合木……”放学时我问他:“阿卜杜,你明天还来吗?”他略带不确定地回答:“不知道明天有没有事,可能不来了吧。”


第二天上午,教室涌入了更多孩子。我负责的历史课,想把古都西安的厚重与鲜活带给他们。屏幕上展示了兵马俑、大雁塔、钟楼、各博物馆的珍宝、回民街的美食以及西安的高校……当问到“这是什么地方?”时,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:“兵——马——俑——!” 。当我听到他们的童声的时候,感觉像是做梦一般,小孩子的天真无邪,纯真烂漫在这一刻好像具象化了。接着,我请他们分享家乡美食。“大盘鸡!”“烤包子!”“过油肉拌面!”“丁丁炒面!”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。问到哪里的最好吃,答案更是暖人心脾:“爸爸做的!”“妈妈做的!”孩子们纯真的笑容,深深烙印在我心底。


课程尾声,我展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二生肖俑。孩子们新奇地辨认:“这是蛇!”“不对,是羊!”“还有牛!我是属牛的!”我准备的注音生肖表本想辅助教学,却发现孩子们的普通话比我预想的更标准、更流利。这背后,是多少援疆教师和建设者辛勤付出的缩影。


那天上午未见阿卜杜的身影,下午却惊喜地发现那抹熟悉的红色挤在孩子堆里。课后我问他:“不是说可能不来吗?”他不好意思地说:“上午睡过头了,醒来都十点了。听说没座位,我就早早来占下午的位子。因为想见你们呀!你们明天还来吗?”不仅是阿卜杜,许多孩子都围着我们问:“姐姐,明天还来吗?”“明年你们还回来吗?”我一时语塞,深知自己明年未必能再来,但心中笃定:会有新的志愿者接过这接力棒,正如我们从前人手中接过一样。教育的薪火,正是在这无声的传递中,彰显其永恒的意义。


就如同习近平主席在书中所言,他曾十五岁踏入黄土地,是一个感迷惘彷徨的青年,七年历练后离开时,已然目标坚定、充满力量——他懂得了“为人民做实事”的真谛。作为当代大学生,短短数日的墨玉之行,也让我心中豁然开朗。这或许正是“三下乡”的核心价值:走向祖国辽阔的疆域,深入最需要我们的地方,扎根于那些或许贫瘠却依然渴望绽放的土壤。用青春践行担当,助力中国式现代化,让每一朵稚嫩而鲜活的生命之花,都能在阳光雨露下,尽情盛放!




上一条:【实践日志·罗忆楠】心间种玉:当童心点亮支教课堂

下一条:【实践日记:王奕婷】在墨玉的经纬上,我们织就青春的壮阔